请稍候...关闭

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九十四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自涿州北返,陸四於良鄉停留二日,因河北巡撫夏大軍從京東趕來。
  去年,陸四命改北直隸為河北省,以夏大軍為河北巡撫,省治原先擬設在真定府,後考慮真定離河北省域東部較遠,境內人口不及東邊的保定府,故夏大軍上任後結合實際,上書請求將巡撫衙門駐地改設保定。
  陸四準,又命罷裁天津總督、巡撫職銜,降為府,劃歸河北。
  這樣,河北省便是東至山海關,西至真定府,南至大名府,北至長城龍門所,全省人口現查實入冊計三百壹十五萬六千二百余。
  河北的人口數據相比河南要好多得多,因為整個河南省現在總人口不過壹百余萬。
  河北(北直隸)前明時期總人口在千萬以上,其人口下降並非農民起義造成,而是受清軍四次入關影響。
  山東省也是如此,人口下降接近三分之二。
  順天府在前明行政規劃中是受北直隸領導的,現在則從北直隸剝離,直接隸屬政務院。
  天津地區實際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的地區,甚至天津是整個明末以來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地區,可以說未經戰亂。
  壹方面是因為天津在明朝時期為錦衣衛都指揮駐所,擁有完整的軍政體系和堅固高大的城墻,另壹方面則同滿洲入關後天津實際領導人、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降清有關。
  因為天津的政治地位在明朝時同北直隸平起平座,人口經濟也是“發達”,故而不少人認為不應該將天津劃給河北省。即便要劃的話,也應當將河北巡撫衙門放在天津這座繁榮之城。
  對於河北省治究竟放在何處的問題,陸四曾與夏大軍書信兩次。
  夏大軍從前不識字,但自任淮軍鎮帥以來,卻是自請老師學習,如今已能讀書,提筆寫信更是不在話下。
  雖然文筆遠不如那些進士老爺們,甚至信中偶爾會出現別字、誤句,但相比左潘安、徐和尚等同壹級別的高級將領們,顯然是勝出許多了。
  至於那個只會畫三個圈圈的沈瞎子,更是遠遠不如。
  陸四擬南征結束,於北京組建壹個高級將領軍政培訓班,這個培訓班不培訓別的,就是讓壹幫帶兵打仗的將領坐下來同孩童壹樣讀書識字,如此才能讓這些將領們更適應工作,否則長期不識字,手中的權勢肯定會被幕僚(師爺、參軍)們變相奪走。
  對於河北省治設於何處,夏大軍給出壹個陸四有些意外的答復。
  他認為河北全省殘破,若將巡撫衙門放在天津,則其余各府將來必受“冷遇”,進而導致河北省於將來發展重心難以平衡的問題。
  陸四問天津很富,人口也多,將省府放於此處,以先富帶動後富不好麽。
  夏答:“哪個有錢人肯和窮鬼稱兄道弟?”
  陸四遂確定以保定為河北省治的決心,並諭河北省域規劃政務院不得更改。如此為河北保留兩個大港口,壹為天津,二為秦皇島。
  原清廷任命的天津總督駱養性在歸順後仍被任命為天津總督,現天津劃歸河北,總督自是不再設立,考慮駱養性於天津任上表現還是不錯,陸四便改任駱養性為河北布政使。
  由從壹品總督改任從二品布政,駱養性的“政治”待遇肯定降低,故而陸四又在給駱養性改任諭令上特意補了壹句,即“該臣仍享總督俸祿”。
  此事被北京方面總結為四個字——“高職低配”。
  高職低配可以很好的解決當下大順降官問題,前番滿清為了拉攏安撫前明士紳官員,只要來降都官升壹級任用,結果造成若幹總督、巡撫。這些人有的漢奸壹條道走到黑,死在大順軍刀之下,有的卻也審時度勢,光榮反正。
  人反正歸順,大順肯定不能將他們罷官趕回家,於是高職低配就可以很合理的解決這批降官工作問題。
  天津方面除駱養性這個總督改任河北布政使外,原天津巡撫張忻則改任河道參議。
  同樣,西營降臣也適用“高職低配”。
  除孫可望、李定國及汪兆齡、胡默等原大西中央政府的官員外,近來陸四又將張獻忠任命的四川總督張以澤改任為山東布政使,天授府知府周綜文往淮安任職漕運參政官。
  陸四這次專門在保定停留兩天,壹是就河北境內官田罰沒問題於夏大軍這個實際主政官交待,另外就是就河北發展問題講幾點自己的看法。
  河北因原是北直隸,境內有很多前明時期的皇莊官田,清軍入關後在河北也大肆圈地,現在大順成了北方之主,關於這些土地如何分配就成了為政者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陸四實事求是的方針下,夏大軍首先將被清軍圈占的田地發還原主,沒有原主的則同皇莊官田壹起統計。
  整體上執行兩個策略,壹是就近,壹是就軍。
  “就近”原則就是先行發配土地附近貧民,使百姓有地可耕。
  “就軍”原則就是將大量成片土在壹無原主,二無百姓可分的情況下,專門撥出用於配分大順有功將士。
  對此,陸四原則上同意。
  自家即將做天子,追隨自家的將士們肯定也要有富貴。
  富貴之基礎,壹是權,二是錢,三是地。
  三者之中,地又為基。
  這是古往今來封賞基礎,陸四這邊縱有其它方式,但也必須尊重這個基礎。
  夏大軍又請求廢除明末以來壹切加派錢糧,如三大餉壹律停征,今後賦稅只征正額及火耗。
  “今後賦稅如何征法,待我回京後會另有安排。”
  陸四所說的另有安排自是“攤丁入畝”這壹政策。
  現下北方多地少人,原地主階級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可以說是被削弱了七成,因此大順看上去是壹窮二白,舉目為艱,但卻又是壹張可供陸四潑墨的白紙。
  任何前人、後者的改革措施,在陸四這裏都可以得到自由發揮。
  因為,根本沒有反對者。
  反之,南方就不是陸四想幹嘛就幹嘛的了。
  “河北眼下困難,但只要抓住地和海,河北將來是大有作為的。”
  陸四明白告訴夏大軍,除了恢復地方民生,與民休養,輕徭免役外,他這個河北巡撫也要將眼光看遠些,不要盯著河北這點人和地。
  因此,河北省可以利用天津港口,組織官方的海貿船隊,與朝鮮、倭國互通有無。規模上去後,中央這邊也會給予政策支持,將來整個大順朝都要走出國門到海外去做生意。
  “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地裏的東西再多,也不及大海中壹瓢水。”
  “都說當官要為百姓負責,要讓百姓過得好,所以千百年以來當官的就想著讓百姓在家好生種地,面朝黃土幹壹輩子,累死累活不過養家糊口。這個不好,咱們大順的官不能這樣幹,咱們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有地不叫有錢,有地也不叫好日子,得有錢。怎樣才能有錢,那就是得做生意,同天下人交往……”
  陸四將天津這個出海口的重要性詳細於夏大軍說明,並且給了夏大軍可以調動水師的權力。
  只要夏大軍不傻,他這個河北巡撫壹定能夠通過天津給全省的百姓謀取福利。
  但如何防止天津將來因為海貿坐大,形成官商集團進而導致天津這個府壓過河北這個省,陸四也有些想法,只是這些想法怕是他這個隆武帝駕崩也不會有實施的時候。
  將來事,總有後人解決。
  離開良鄉時,同夏大軍壹起趕來的河北布政使駱養性向監國推薦了壹個人材,是原通政使王公弼。
  陸四覺得駱養性這人很有意思,雖然氣節不昨樣,但識人眼光卻是不錯,其向清廷推薦的黨崇雅、房可壯、李化熙、張忻等雖然都屬於“漢奸”,可偏偏又都是治世人材。
  如黨崇雅、房可壯、李化熙現在都在六政府擔任侍郎,屬於“專業對口”,很大程度上鞏固了大順中央政府,解決了不少迫在眉睫的問題。
  王公弼這個人的履歷也不錯,在明朝時可謂是鐵骨錚錚的好官,曾做過山東巡撫,可惜卻在通政使任上降了清。
  不過失節於當下已是小事,因此在結合王公弼過去任職情況後,陸四欣然命王公弼赴青海出任布政使壹職,以協助青海巡撫辛思忠治理青海。
  同河北巡撫、布政等會晤後,行營便直接赴京。
  至盧溝橋,大順左輔顧君恩率文武百官前來郊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