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以陸四的見識,實際也辨不出人家的國書和官印到底是真是假。
  是直覺,告訴陸四天上不會掉餡餅。
  明朝派了七八撥使臣去幕府求兵,幕府連個鬼都沒派,怎麽到他這邊就主動過來,還不找明朝這個“正統”找他個反賊?
  事有反常必有妖。
  不過,陸四喜歡作妖的事。
  有棗沒棗先敲兩桿子,管他雜賀等人是不是真的幕府使臣,陸四先把大餅給他們攤出去。
  朝鮮對日本的吸引力太大,在“割讓”朝鮮這個誘惑面前,幕府弄不好真能出兵。
  幕府壹旦出兵攻朝,對滿清現在的局面可是個沈重打擊,因為朝鮮自臣服滿清後便向清軍提供糧草和兵員。
  以朝鮮的軍力肯定是打不過幕府的,如此壹來朝鮮必向滿清求援,可滿清有兵去救?
  就算多爾袞能抽出兵馬來,首先也得對付渡海的淮軍第七鎮。
  所以,朝鮮根本不可能得到滿清的救援。
  局面就會同明朝時壹樣。
  沒了朝鮮的糧草,再有第七鎮在遼東的破壞,又不能南下奪取江南的錢糧,陸四倒要看看多爾袞拿什麽同他爭天下。
  至於日本是不是真能占領朝鮮,陸四表示無所謂。
  國書啊,條約啊,這些對他而言,是可以隨時撕毀的。
  並且,他陸文宗從來沒有給過幕府國書。
  是大順給的。
  將來,打官司的話,德川家得去找姓李的。
  幕府出兵除了可以切斷朝鮮供清糧草外,還可以讓淮軍同日本貿易。
  海上貿易,可是陸四壹直想幹的,只是幕府真的動了心,怕是還要和鄭家談壹談。鄭家不松口,以淮軍的海上實力,這生意也做不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況人鄭家才是強龍。
  具體和所謂幕府使臣雜賀的談判,以及相關文書準備,陸四讓賈漢復去辦,只壹個要求,不管什麽都要以大順名義。
  言辭方面可以熱烈壹些,鼓吹壹下中日盟友都無所謂。
  雜賀不是騙子最好,是騙子也無所謂。
  陸四喜歡這種於兩國奔走的騙子。
  有的時候,騙子本領夠強,手段夠高明,也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
  左右不過是個閑棋。
  然而讓陸四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最大的敵人滿清此時於北京召開了入關之後的第二次議政王大臣會議,會議的主題竟然是與他淮軍有關。
  上壹次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召開還是去年七月,會議主題是遷都和八旗將士封賞的相關事項。
  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實際是多爾袞並不希望的,因為那樣意味他這個攝政王的權力會被削弱,畢竟王公大臣會議做出的決定哪怕他是攝政王都不能更改。
  多爾袞試圖阻撓這次會議的召開,但形勢的急轉直下卻讓很多滿洲王公大臣壹致決定必須要召開大會。
  究其原因就是淮軍高傑部的突然北上徹底攪亂了清軍在北直的布防,並使京畿暴露於淮軍兵鋒之下。
  因為弄不清北上的淮軍到底有多少兵馬,加之各地求援急報如雪片往京師飛,壹向老成持重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找到多爾袞,提出“宜乘我國掠占中國多地,大肆屠戮,劫掠財富,留壹二親郡王以鎮燕都,余大軍還守盛京,或退保山海關,可無後患。”
  濟爾哈朗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不認為大清真的能夠入主中國,所以有必要召回大軍,將於中國各省掠得財富盡皆運出關外,只確保北京附近及山海關,其余地方壹律放棄。
  “前番山東稱淮賊不過土寇,烏合之眾,今這烏合之眾連敗我八旗軍,更斬肅王、恭順二王,使我八旗折損近萬,現英王、豫王統大軍在外,京畿空虛,無有兵馬可以禦敵,倘不及早準備,萬壹賊兵臨北京,睿王何以保全這城中的八旗家眷?”
  “先帝曾言,若得北京,當以根基,以圖中國!”
  阿濟格同多鐸那裏接連奏捷,打得李自成的順軍主力狼狽逃竄,使大清據有晉、陜二省,西北之地用不了多久也可傳檄而定,如此大好局面,豈能因為壹支淮賊北犯就全盤放棄?
  多爾袞當然不同意,壹面安慰濟爾哈朗他已檄調盛京留守兵馬入關拱衛京畿,壹面則急令從陜西回師河南的多鐸趕緊調兵入北直堵截淮軍。
  只私下裏,多爾袞對局面也感到憂慮,對何洛會等親信道:“先帝在時常言要壹統中國,何謂壹統?今日看來,但得寸則寸,得尺則尺耳。”
  多爾袞這是擔心多鐸部不能及時回防,真會叫那北犯的淮賊逼近北京城。此時也是後悔,當初不應該讓阿濟格將北直、京畿、山西綠營兵盡數調走,否則大可將這些綠營抽來堵塞抵擋。
  但另壹方面多爾袞卻又慶幸自己讓阿濟格把綠營兵帶走是正確的決定,洪承疇、張存仁的塘報上說滄州、河間、霸州、順德、大名等地多有綠營兵叛亂,為淮賊張目攪亂地方,致使情報不明,調禦不力。
  所以要是那幾萬綠營兵還在京畿附近,未必不會像南邊那些綠營作亂。
  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思。
  寧完我、範文程等人這時卻不敢亂說話了,當初他們稱攝政王將大軍盡數外派,造成京畿腹心空虛,外強中幹,易使山東賊趁,如今事實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卻不敢就此再進言,均是怕會惹攝政王惱怒。
  這些大學士,對漢人的經典太過了解。
  淮軍高傑部北上後搞出的聲勢太大,兵分兩路,以馬騾為代步工具,所過之處,根本不攻占有駐軍把守的城鎮,只在城外鄉野燒搶,破壞,殘酷搜刮,手段比之滿洲人還要惡劣。
  更有高傑部下李延宗部千余人竟剃發蓄辮,冒充清軍四處活動,詐開多處縣城,弄得人心惶惶,誰也不知是真辮子還是假辮子。
  隨著淮軍的深入,各地民眾反清鬥爭也是風起雲湧,這中間除了淮軍對當地清軍統治的摧毀,更有以高進為首的北地鋤奸隊的鼓動。
  幾乎是與高傑部北上同時動作,北地鋤奸隊於北直各處開展對清廷地方官員的刺殺,更是明目張膽的於城墻、道路必經之地張貼淮軍發布的九品漢奸令,民間兇悍之士,膽大之徒,土匪強盜、綠林好漢、俠義之士紛紛出沒,照榜令刺殺地方降清官員。
  不到半個月,竟搞得不少州縣的清廷地方官主動割辮棄印潛逃。
  這些棄官不做的地方官又進壹步瓦解了清廷於北直的統治,更要命的是,正月十九日,盛京急報,有賊兵數萬自海上犯金州,揚言要盡起大清祖墳。
  多爾袞這下真是火燒眉毛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