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燭道
封侯 by 高月
2023-8-20 22:42
崤函古道的北面的滔滔黃河,南面是崇山峻嶺,其間布滿了高臺和溝壑,生活在這壹帶的獵人和采藥人常年活動於其中。
輜重大車和馬匹牲畜只有壹條道,但如果是身手矯健的士兵,攀山越嶺也能過得去。
壹支三千人的軍隊在壹條山溝內疾行,山溝兩側的灌木叢或者石頭縫裏偶然能見到白森林的動物骸骨。
“這壹帶有不少山豹出沒,它們翻山越嶺如夷平底,老弱山羊都逃不過他們的利爪。”向導官魏平指著兩邊的山羊骸骨道。
魏平年約三十歲,虢州盧氏縣獵戶出身,五年前加入西軍,屢立戰功,升為副指揮使,這次他是主動找到劉瓊,給他指點了密道。
劉瓊點點頭問道:“這條山溝通往哪裏?”
“很快到盡頭了,然後爬上去,穿過壹片二十幾裏的樹林就過了閿鄉縣。”
“這裏距離閿鄉縣有多遠?”
“大概二十幾裏,過不去的。”
軍隊走出數裏,前面果然是山谷的盡頭,壹條斜坡向上,斜坡上方有幾塊突兀的大石,已有士兵將繩梯捆在大石上,其余士兵拉拽著繩梯向上攀爬。
這些士兵個個身材高大強壯,後背短矛弩箭,腰挎長刀,還背負著壹袋十斤的火油,還有幹糧袋,幾乎每個士兵都背負著三十余斤的重量。
爬上山崗,前面是壹望無際的松樹林,劉瓊向北望去,只見二十余裏外,依稀可以看見城墻上的大旗,那裏便是閿鄉縣了。
劉瓊壹揮手令道:“加快速度!”
他帶著士兵鉆進樹林,繼續向北疾奔而去……
陜州制置使正是荊襄之戰中叛變的宋將孔彥舟,他在江陵慘敗,幾乎全軍覆滅,繼而被完顏昌冷待,不過完顏兀術卻比較欣賞他,封他為都統制,出任陜州制置使,統帥兩萬偽齊國精兵。
孔彥舟盡管人品卑劣,但也有過人之處,否則不會被完顏兀術重用,在別人都以為陳慶下壹步要進攻河東時,孔彥舟兩次向完顏兀術上書,他認為陳慶在攻打河東之前,壹定會先攻下陜州和虢州,保證關中的絕對安全。
只是他的想法沒有得到完顏兀術謀士們的認可,謀士們都壹致認為陳慶不可能兩線同時作戰,不過完顏兀術還是命令他高度戒備,觀察宋軍的壹舉壹動。
孔彥舟向同州派去了十幾名探子,當陳慶出現在同州時,孔彥舟便緊張起來,就在兩天後的下午,他接到探子飛鴿來信,原本駐紮在蒲津關的十萬宋軍向潼關移動了。
孔彥舟立刻緊張起來,宋軍大軍向潼關方向移動,絕不是攻打河東,只有壹個可能,宋軍要攻打陜州和虢州了,被他猜中。
孔彥舟當即寫了壹份八百裏加急快信,命人騎快馬趕往汴梁。
與此同時,他又向閿鄉縣、湖城縣以及函谷關增兵七千人,這裏面閿鄉縣和湖城縣的駐軍是為了拖延宋軍東進,給洛陽援軍爭取時間,防禦的核心是函谷關,函谷關兵力達八千人,孔彥舟親自在這裏督戰。
從時間上算,洛陽援軍最快在五天左右能趕到陜縣,五天時間,孔彥舟當然當然相信自己守得住。
另外,孔彥舟還在黃河北岸部署了三千軍隊,雖然兵力不多,他只是不想讓宋軍順利地拿下黃河北岸。
至於虢州,孔彥舟兵力實在有限,他就顧不上了。
壹早,天色陰沈,函谷關被壹層薄薄的晨霧籠罩,孔彥舟身穿盔甲凝視遠方,目光中憂心忡忡,他昨晚得到急報,數萬宋軍兵臨閿鄉縣城下,壹夜過去了,也不知道閿鄉縣的情況怎麽了。
這時,兩名騎兵從遠處疾奔而來,非常狼狽,其中壹人肩頭見插著壹支箭,兩名騎兵片刻奔至函谷關城下,大喊道:“我們從閿鄉縣過來,有緊急軍情!”
孔彥舟急忙大喊:“開城門!”
關門開啟,騎兵奔進了關城內,很快有士兵將報信人領到孔彥舟面前,孔彥舟急問道:“閿鄉縣怎麽樣了?”
報信人單膝跪下哭道:“啟稟孔都統,閿鄉縣已被宋軍攻克。”
“啊!”孔彥舟呆住了,怎麽才壹夜時間就被宋軍攻克了?
“那宋將軍和其他士兵們呢?”孔彥舟急忙問道。
“宋將軍就沒有逃出來,生死不知,只有幾百弟兄逃出東城門,但還是跑不過西軍的騎兵追殺,死的死,降的降,只有我們兩人騎馬,逃過了追趕。”
旁邊幾名將領破口大罵宋軍,孔彥舟連忙擺擺手,讓他們安靜,他又問道:“詳細說壹說,西軍是怎麽攻破縣城城門的?”
“回稟孔都統,西軍是用攻城槌,但壹開始,他們是用猛油火櫃向城頭噴射火油,整個城頭變成壹片火海,城頭上沒有了士兵,然後他們的攻城槌就來了,直接撞開了城門。”
旁邊將領大罵,“壹群蠢貨,為什麽要讓猛油火櫃噴射火油,不能用亂箭射殺嗎?”
“將軍,他們的猛油火油是放在大車裏面的,車壁是厚厚的木板,箭矢根本射不到裏面。”
孔彥舟瞇起眼睛,好厲害的攻城手段,和當年完顏婁室攻破陜縣的手段如出壹轍,當年金兵就是用巨型投石機投射火油,把陜縣城頭全部點燃,然後用攻城槌撞開城門攻入城內。
這種攻城手段對縣城有用,但對函谷關沒有用,函谷關有幾道關城,就算攻破外城門,殺進去後,還要再面對壹道關城,左右兩邊也是關城,這種結構很像大城內的甕城,函谷關內也囤有不少火油火藥,壹旦宋軍殺入外城,就會陷於絕地,就算猛油火櫃的大車再厲害,也抗不住烈火焚燒。
孔彥舟壹點也不擔心宋軍殺來,相反,這壹天他已經等待很久了。
……
三千士兵在虢州內壹路疾行,繞過了虢略縣,進入縣城東部的燭水河谷,河谷長約百裏,亂石堆積,河水穿山而過,此時正是早春二月,雪水剛剛開始融化,水流湍急,軍隊不時遇到低矮的瀑布,士兵們攀著繩索爬下斷崖,行軍十分艱難。
這時,軍隊來到壹片河灘前,前面是壹道大山,燭水穿山而過,河道兩邊都是懸崖峭壁,他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魏平指著河水道:“前面河水很深,只能用羊皮筏子漂流而行。”
將領們都吃壹驚,“我們有三千軍隊啊!”
魏平無奈道:“我知道,捆綁壹百個大木筏,可以運載三千士兵。”
劉瓊厲聲喝道:“黃河水都漂流過,這點河水算什麽,趕緊去砍樹,捆綁木筏子!”
三千士兵紛紛放下兵器行李,壹起去砍樹搭建木筏,劉瓊問道:“這段河谷有多長?”
“二十裏左右,大山那邊就是崤函古道了,其實我們已經過了函谷關。”
三千士兵用了半天時間,搭建了壹百多艘大木筏,為了增加浮力和穩定,他們還用羊皮囊在周圍捆了壹圈,第壹艘大木筏下水了,三十名士兵上了木筏,小心翼翼地劃水向河中央漂去。
緊接著第二艘大木筏也下水,上面滿載士兵,緊接著第三艘、第四艘……
劉瓊坐在第壹艘木筏上,水流比較急,兩名士兵手執長竹竿壹前壹後穩住木筏。
“河流最後到哪裏?”劉瓊問道。
“當然是黃河!”
魏平笑道:“所有的木筏子最後都會被沖入黃河,我們在半途上岸了。”
劉瓊點點頭,木筏大約漂流了二十裏左右,劉瓊忽然發現左前方十裏外隱隱有壹座縣城,驚訝道:“那是哪裏?”
“那就是靈寶縣,函谷關就在靈寶縣的西面,不過我們要上岸了。”
魏平壹指右邊,前方數百步外出現了壹片河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