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要起風了
滿唐紅 by 聖誕稻草人
2024-2-24 19:09
李淵顯然對李世民查出的這個結果不滿意,所以在入夜的時候,頂著壹雙通紅的雙眼,出現在了承恩殿門口,下旨將承恩殿,以及李承道居住的宜春宮的宦官、侍婢、管事的內官,壹起杖斃。
由李元吉監刑。
近千人的性命,就隨著李淵這壹道旨意,壹起沒了。
李元吉端坐在宜春北苑的壹大片空地上,借著壹盞盞宮燈、壹柄柄火把、壹幢幢石燈的光芒,看著壹個個千牛備身率領著麾下的人在施行杖刑。
近千人壹起被杖斃,場面很壯觀。
也很慘烈。
哀嚎的、大叫的、求饒的、發瘋的,應有盡有。
血肉在人屁股上飛濺,皂板已經被鮮血混合著衣料的殘渣給裹了壹層。
有那麽壹瞬間,李元吉覺得自己似乎進入到了地獄,自己就是坐守地獄壹層的惡鬼。
人在看史書上記載的某壹件慘事的時候,會感覺到人命不是人命,只是壹個個冰冷的數字,當人不願意將這些數字深深的烙印在腦海的時候,很快就會忘掉。
人唯有在親身經歷了壹樁慘事以後,才能真正的意識到什麽是人命,人命有多寶貴。
李元吉在戰場上的時候,眼睜睜的看著壹個個鮮活的生命從眼前流逝的時候,雖有不忍、有憐憫,但感觸並不大。
因為他清楚的知道,那些壹個個逝去的生命,到底是為何逝去了。
也清楚的知道,那些生命逝去的意義。
現在眼睜睜的看著近千人被虐殺,他心裏的感觸很大。
感覺在壹些人眼裏,人命就真的是草芥。
說收割就收割,毫無憐憫可言。
李元吉以前總是不明白,壹些官員在百姓們沒有犯錯的情況下,為何還會喊百姓刁民、賤民。
現在大致有些明白了。
因為在他們眼裏,百姓們不是他們的同類,不是人。
所以百姓們即便是什麽也沒有做錯,只要他們不痛快,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稱呼百姓們為刁民、賤民。
“將他們壹起杖斃吧。”
李元吉實在沒辦法將百姓們稱之為刁民、賤民,自然也沒辦法眼睜睜的看著壹群無辜的同類被虐殺,當即皺著眉頭下令。
代替李淵觀刑的裴寂,老神在在的瞥了李元吉壹眼,幽幽的道:“殿下,聖人的意思是將他們生生杖斃。
我等可不能陽奉陰違。”
李元吉看向裴寂,疑問道:“所以妳很喜歡從虐殺同類中尋找樂趣?”
裴寂壹楞,皺起了眉頭,看向了正在被杖責的宦官和侍婢們,“殿下覺得他們是同類?他們只是仆人,豈能於臣相提並論,又豈能於殿下相提並論。”
李元吉盯著裴寂,認認真真的道:“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仆。”
裴寂瞳孔壹縮,瞬間失去了繼續觀刑的樂趣了。
李元吉的壹席話,將他惡心的夠嗆。
“殿下既然覺得將他們壹起杖斃可行,那就壹起杖斃吧。”
裴寂目光幽幽的說。
作為壹個官場上的常青樹,他深懂人心,更能從人的只字片語中,了解壹個人心中所想。
李元吉明顯是動了惻隱之心,又將他惡心的沒有觀刑的興趣了,那就順著李元吉的心思,早早結束吧。
至於李元吉對李淵的命令陽奉陰違,他提都不會跟李淵提。
因為李元吉早已今非昔比。
李元吉要收拾他的話,有得他受的。
他唯有將此事藏在心裏,等到李元吉失勢,亦或者落難的時候,再講出來。
“沒聽到我說的話嗎?壹起杖斃!”
李元吉沖著千牛備身們大喝。
千牛備身們齊齊壹頓,看向了李元吉身側的裴寂,見裴寂沒有反對的意見,就揮起了手裏的皂板,狠狠的砸在了受刑人的腰上。
受刑人叫都來不及叫,猛然仰起頭,吐出壹口逆血,就氣絕身亡了。
李元吉甩了甩衣袖,站起身,吩咐道:“將人全部送去望雲亭填埋,中途不得四處宣揚,更不得四處亂闖。”
望雲亭在宮內的西海湖邊上,那是後花園的壹部分。
李淵在宮內大規模的杖斃人,絕對不能將屍骸運出宮去,不然百姓們撞見了,會非議李淵不仁。
所以只能埋在皇宮內的後花園。
李元吉吩咐完了以後,甩開袖子走了,只留下了裴寂淡淡的向壹眾千牛備身做了壹些補充。
李元吉重新回到承恩殿的時候,承恩殿已經壹片素縞。
由於李承宗年齡尚幼,屬於早夭,所以沒辦法用大禮安葬。
只能在承恩殿搞壹個規模偏小的祭奠場所。
李承宗下葬的地方也定下了,李淵欽定陪葬獻陵。
按理說以李承宗的身份,即便是早夭,也可以起陵的。
但李淵似乎希望等他百年以後,可以跟孫兒在地下團聚,壹起共享他龐大的地下宮殿,所以做主將李承宗安葬在獻陵。
李淵在定下了李承宗陪葬獻陵以後,又下令長安上下為李承宗守喪。
李承宗的身分不夠,所以李淵能為他爭取到的,只有長安上下。
就這,李綱等壹眾老臣還直言不合禮制。
多虧了裴矩在關鍵時候哀聲說了壹句‘他還是個稚子,我們也要跟他計較嗎’。
這才讓李綱等人紛紛閉口不言。
李綱等人即便是臉皮再厚,資歷再老,也不好去為難壹個死去的稚子。
李元吉踏入承恩殿的時候,李淵在沖著李世民咆哮。
各種難聽的話,不要錢的往出跑。
李世民沒有查到足以能消除李淵怒火的人,所以李淵將壹腔的怒火全部宣泄到了李世民身上。
李淵甚至叫著李世民的小名,當眾痛罵李世民領兵在外時間長了,專制慣了,又被府上的那些讀書人教唆的,已經大變樣了,已經不再是他以前的那個兒子了。
這話就非常嚴重。
嚴重到所有人都能從李淵的語言中感受到他對李世民的不滿。
支持者李世民的人,能夠清楚的從中感覺到,李世民順利的繼承太子之位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李世民手底下的壹眾文臣,壹個個面如死灰。
因為李淵沒有說壹句武將的不是,只是將李世民的壹切變化,全怪罪到了文臣頭上。
在李淵心裏,武將和文臣的地位,高下立判。
承恩殿內外,沒有壹個人反駁李淵的話。
這大概就是唐初的時候,武將總是比文臣高壹等的原因。
李元吉在承恩殿內找了個位置,就那麽壹杵,並沒有幫李世民說話。
因為他跟李世民又不是壹體的,他不願意上去幫李世民分擔李淵的怒火。
也因為李世民這壹頓罵是逃不過去的。
張婕妤進讒言的時機挑的太好了。
好到了誰也沒辦法幫李世民躲過這壹頓罵。
李淵指著李世民罵了足足兩刻種,壹直將胸膛裏的怒火宣泄幹凈了,才停下。
李元吉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李世民加冠以後,第壹次,也是唯壹壹次被李淵當眾辱罵。
李淵沒給他留臉,所以他在百官面前狠狠的丟了壹次臉。
“滾回府上待著去!”
李淵最後沖李世民大喝。
李世民咬著牙,沈著臉,悶頭出了承恩殿。
壹眾秦王府的武將們還好,文臣們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李元吉也想走,但沒辦法走。
因為李淵還沒走。
李淵壹直等到了李建成徹底從悲傷中回過神,三請四催的催他離開的時候,才壹臉沈痛的帶著劉俊等人離開了承恩殿。
李淵沒辦法在夜間留在承恩殿,因為他是壹個大長輩,不可能幫孫子守喪。
即便是李淵強烈的要求要留下,李建成也必須將李淵勸回去。
李淵走了,李元吉有心安慰李建成兩句再走,最終話到了嘴邊還是沒有說出口,只是默默的隨著大流離開了。
李建成既然沒有拿兒子做文章,那麽李元吉對李建成剩下的就只有憐憫了。
壹個而立之年才得到第壹個兒子的人,突然就這麽沒了,心裏的悲傷可想而知。
李元吉回到武德殿的時候,天已經徹底黑了,府內上下已經換上了壹身素衣,即便是身為叔母的楊妙言,也穿了壹身略微顯素的衣服。
李元吉先派人將淩敬送出了宮,然後帶著楊妙言回了寢宮。
“承宗怎麽會……”
楊妙言在幫李元吉準備好了洗漱用的水,幫李元吉寬衣的時候,壹臉哀傷的問。
只是話說了壹半,就沒有說出口。
楊妙言壹直身居宮內,跟李承宗見過的次數,比李元吉要多太多。
楊妙言清楚的知道李承宗從娘胎裏帶來的病有多重,也知道李承宗是抱著藥罐子活了幾年的。
對於這個每次見了,都是壹副病怏怏的樣子的侄兒,楊妙言充滿了憐憫。
李元吉嘆了壹口氣,“風寒引發了身體裏的惡疾,不治身亡了。”
楊妙言立馬道:“是殿內的人沒伺候好?”
李元吉沈默了壹下,嘆息道:“誰知道呢。”
到底是殿內的人沒伺候好,還是李承宗不顧殿內人的勸阻,迎著冷風亂跑,只有調查此事的幾個人知道。
李世民之所以壹口咬定是殿內的人沒伺候好,讓李承宗迎著冷風跑,是因為這是壹個李淵能接受的答案。
李世民如果說是李承宗不顧殿內的人勸阻,那李淵接受不了。
李淵不可能允許他死去的孫兒有錯,所以錯的只能是別人,也必須是別人。
“承宗年齡還那麽小……”
楊妙言心裏有些不好受。
李元吉嘆了壹口氣,幽幽的道:“要起風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或許會變得比歷史上更激烈。
因為李淵今天當眾將李世民的臉皮給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