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的道門

劍如蛟

修真武俠

帶勾的刀子喲,開皮囊;
掌寬的刀子吶,斬妖將;
扒妖皮,抽妖筋,換功勛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6章 前事

壹個人的道門 by 劍如蛟

2023-8-20 22:21

  雖說南淵國對於各地方上的管束向來也還算寬松,但也有壹套自上而下的考評的規矩,有專門針對官人的暗訪和處理的專項衙門,比如“官政司”就是最大的專項衙門,做的事情就是專門明察暗訪各地的官人相關的案子。
  可就像是樹林裏不論如何都會長蟲子壹樣,下面各級的貪腐和枉法依舊未曾斷絕過。即便是剝皮填草這等酷刑,也起不了根本作用。
  壹些無傷大雅的占點公家便宜,或者摳摳搜搜的私拿壹些好處,又或者給家裏創造壹些便利,這些在南淵國裏其實並不算什麽,即便是那些專門針對查辦官人的人也不會過分為難。頂多就是在每年的官評上給妳記上壹筆,若想升遷會有影響,但絕不至於入罪。
  可即便如此寬松,又有酷刑警醒,依舊有很多人暗地裏幹著挖墻根的惡事。不單單只是“拿點”,而是將自己的權利當做鐮刀,壹邊把律法踩在腳下,壹邊肆意的收割治下的百姓。甚至結黨營私也屢見不鮮。而且往往這種大蟲子,遠比那些浮於表面的小蟲子藏得更深,也更難以發現。
  廊源城地處北江郡,本身就會因為北江郡的特殊地理位置連帶著各方面都很敏感。但廊源城卻年年有極高的官聲平價,從上到下都是壹片欣欣向榮。可是與之相反的就是時常會有壹些密信從各種渠道進入如“官政司”這樣的地方。
  壹件兩件尚且還不至於讓人關註。畢竟廊源城的官聲極好,其城政官十幾年來都是考評上上等。這種地方受壹些妒忌和汙蔑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還是匿名的密信。
  可連續數年,每年都多達十余封密信,內容從“貪贓”到“枉法”涉及的事情可以用無法無天來形容。即便是心再大的人也不敢真就篤定的說全部都是汙蔑、誣告。萬壹呢?萬壹這裏面某壹件是真的呢?那就是大事!
  官政司的人選擇了迂回的辦法。沒有直接去查廊源城。避免了壹旦查證屬偽的話影響廊源城上下的官人情感。選擇的是倒查這些密信的來源。最後還真查到了。
  之後確認了密信裏的事件由來官政司的人才真正重視起來。因為這些密信的投遞者並不是實際的密信書寫者。實際的書寫者已經早就死掉了,而且是壹場大火直接滅門。這些密信是滅門之前,其寫好轉交與摯友手裏,說壹旦出現意外便壹點壹點的投遞給官政司。
  那摯友也沒有食言,當真就把那些密信拆分出來,壹年壹年的投遞,有些甚至反復投遞。為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承諾。甚至這人被官政司的人找到時壹點不慌,反而頗為感慨,說了壹句“妳們總算來了。”不論來的是不是“禍”,這人都顯得很坦然。
  但身為南淵國裏專門轉對官人的衙門,官政司還是沒有讓人失望。至少壹個郡內的城政官還沒本事把官政司的人拿捏住。
  所以“北江郡廊源城城政官吳遠貪贓枉法特別專案”隨後便掛在了官政司的絕密計劃中,並壹直在默默的推進。
  後來將肖望承調往北江郡擔任郡守壹職也是有官政司的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臨上任前,官政司的司長還專門與肖望承長談了足足壹天。
  可難就難在妳發現了問題,想要去掀開那壹層光鮮的虛假外皮的時候才發現,完全沒有抓手可用。
  就要比妳明明聞到臭味了,知道那只悶罐裏必定裝著屎,可要打開這悶罐總得有個抓手啊。即便那些密信說的言辭鑿鑿,可上面提到的所有的人證都已經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唯壹留下壹團不清不楚的謎團似乎印證著密信裏的事情並非空穴來風。
  要麽就把吳遠直接調走,把被他遮掩起來的廊源城露出來?
  也不行。那樣的話吳遠必然會意識到危險,所有的殘留線索也都將被其清理幹凈。事情不會變好,只會讓手裏的所有線索徹底爛掉。
  這也是為何肖望承到了北江郡足足兩年多了卻依舊沒有動廊源城的壹草壹木的原因。是肖望承在等,等壹個最好的機會。
  之前吳遠突然告病要回老家。這件事之前壹點消息都沒有。可卻讓肖望承敏銳的察覺到了壹個千載難逢的空子。他直接駁回了吳遠的告假條子,並且即刻就讓楊傑出發,前往廊源城坐鎮,開始嘗試鉆進廊源城這口悶罐當中。只要尋到壹丁點的突破口,那麽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但誰能想到楊傑眼看就要到達廊源城了,卻接到了吳遠暴斃的消息。
  計劃被打亂。可同時也意味著悶罐的蓋子沒了。裏面的臟東西想要藏也就不那麽容易了。所以楊傑直接擺明車馬,要廊源城下面的所有官人不論大小都人人自危,先亂起來。
  而且相比起下面的人會最後演壹出什麽樣的劇給楊傑,鬧劇還是喜劇?楊傑手裏可還有壹張王牌,那就是他此時硬是賴著不走,就是要死死的罩住吳遠的府邸,以及這府中之人。
  楊傑相信,只要等他的人將吳府裏的各個角落全都排查壹遍之後,這邊的收獲就絕對足以在廊源城裏掀起壹番血雨腥風了。那些藏在吳遠的羽翼下為非作歹的臭蟲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可惜,主犯吳遠死了,連同密信裏多次提到的吳遠獨子吳青翎也死了。在楊傑看來,兩人死得太輕松了,只有淩遲方能配得上這對父子的惡行。
  不過……楊傑想到此處不由的再次將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張皺巴巴的遺書上。這或許是除了吳遠暴斃之外,第二個讓楊傑意外的事情。
  “張硯……”楊傑並不像之前跟周倉說的那樣他沒聽過這個名字。相反,早在壹年多前他就聽說過張硯這個人了。聽當時才到北江郡不到壹年的郡守肖望承提起的。
  楊傑的記憶很好,他記得清楚肖大人當時是拿到了好友宋青河將軍的來信,心中提到了張硯的名字,似乎是宋將軍希望肖大人幫壹個忙,護壹護這個張硯,而且也提到了廊源城的城政官吳遠。多的內情楊傑就不清楚了。只記得這些,以及當時肖大人說的“還不是時候”。
  如今再次看到這個名字時,居然是出現在吳遠的遺書上,並且看得出吳遠在寫這個名字時內心充滿了恐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