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二十八章 短兵相接
天下 by 高月
2018-6-25 18:14
當天夜裏,三艘船借著西風出海了,李慶安留下荔非兄弟守島,他和白元光率領兩百名士兵前往西海郡。
次日中午,大船漸漸駛近了青海的東北岸,這壹帶便是漢時的西海郡所在,西北是大通山余脈,東南是赤嶺的起端,兩座大山嶺在這裏呈八字形匯合,中間有壹片寬約百裏的高原草場,湟水從中流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三艘大船開進壹條小支流,留下十幾名唐軍看守船只,其余唐軍們紛紛牽馬上岸了。
這壹帶是高原草甸地形,遠方是白雪皚皚的大通山脈,大片的森林從低緩的山麓延綿而下,在森林之間則是厚厚草甸,壹條條小溪從山間流下,匯成大河,最終形成了湟水,這裏便是湟水的發源地。
李慶安舉目四望,秋意濃厚,到處是壹片金黃之色,這壹帶人跡罕至,森林、草甸基本上都是原始狀態。
“大家原地休息,等候斥候的消息。”
他剛下命令,便聽見馬蹄聲向這邊疾奔而來,馬蹄聲顯得異常緊張,李慶安立刻令道:“等壹下!不準懈怠。”
所有人都向馬蹄聲處望去,只見他們派出的兩名斥候揮鞭猛抽戰馬,神情異常焦急,李慶安將弓摘了下來,他們的斥候剛剛才派出去,說明附近有情況發生了。
“將軍!”
斥候遠遠高聲喊道:“有吐蕃軍……”
唐軍們大驚,紛紛張弓拔刀,如臨大敵。
“不要急!”
李慶安大吼壹聲,他回頭吩咐賀嚴明道:“妳速去通知船不要開遠,隨時接應。”
賀嚴明調頭向河口奔去,李慶安催馬迎了上前,厲聲問斥候道:“有多少吐蕃軍?”
不等斥候兵開口,遠方的馬蹄聲驟然響起,壹支騎兵隊正向這邊疾奔而來。
“將軍,這是唐軍巡哨,約三百吐蕃人在後面追趕。”
李慶安反應極快,他壹指數十步外的樹林,令道:“所有人進樹林,準備伏擊敵人。”
唐軍霎時間沖進樹林,李慶安向遠方奔來的唐軍招手,示意他們繼續向前跑,這是壹支二十人的唐軍遊哨,為首是壹名級別較高的將軍,三十余歲,他看見壹支唐軍張弓搭箭躲進了樹林,立刻明白了他們用意,回頭喊道:“加快速度,不要停留。”
二十名騎兵風馳電掣般從唐軍的埋伏地飛馳而過,隨即急促的馬蹄聲又從後面傳來,只見壹群黑壓壓的吐蕃騎兵在後面奮力追趕,漸漸駛近了,已經可以聽見他們大呼小叫,看見他們猙獰的面容,他們戴著鐵盔,身上披掛著灰色的鎖子甲。
李慶安抽出壹支透甲毒箭,那細長尖銳的箭頭在壹縷陽光下閃爍著淡淡的青綠光芒,這就是根據張平伯的建議而改造的新箭,也不知它的效果如何,正好今天可以用它試驗壹下,李慶安眼中充滿了期待,他將箭搭在黑弓之上,左眼微瞇,黑弓漸漸拉成了滿月,細尖的箭頭瞄準了為首的吐蕃軍官。
在他兩邊,所有的唐軍都張弓搭箭,各自瞄準了目標,樹林離吐蕃軍必經之地約五十步,吐蕃騎兵越來越近了,個個面目漆黑,眼睛興奮得冒光,就仿佛壹群黑色的野狼。
‘壹百步……八十步……六十步’
當吐蕃軍剛剛進入六十步的範圍,李慶安的弦松了,壹支透甲箭閃電般向為首的吐蕃千夫長撲去,箭只在空中壹閃,便射進了千夫長的頭顱,這壹箭的力道是如此強勁,從眉心射入,後腦透出,刺穿了頭盔,千夫長從馬上仰面栽下,李慶安這才猛然醒悟,自己應該是射他的鎖子甲才對,他搖搖頭,又抽出壹支箭。
李慶安的壹箭便是命令,樹林中頓時箭如雨發,第壹輪二百支箭呼嘯著撲向吐蕃軍,不等他們奔出十步,第二輪箭再壹次射到,短短十五步內唐軍便已三輪箭射完。
慘叫聲此起彼伏,戰馬長嘶,吐蕃軍紛紛從馬上墜落,霎時間馬背上便少掉壹半,不少戰馬也中箭倒下,最先的幾匹馬拼命仰蹄不肯奔跑,堵住了去路,吐蕃騎兵亂成壹團。
唐軍從樹林中沖出,他們箭如疾雨,精準而毒辣,沒有半點滯澀,壹輪又壹輪行雲流水般的箭追向吐蕃士兵,慘叫聲不絕,三百人的吐蕃騎兵隊最後只剩下十幾人還在馬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四散奔逃。
“停!”
李慶安壹擺手,唐軍立刻不在追趕,這時唐軍們的表情都極為急切,但李慶安不開口,他們誰也不敢動。
李慶安搭上壹支箭,將地上壹名還在爬動的吐蕃軍壹箭釘死,笑道:“可以了!”
唐軍爭先恐後地跳下馬,拔出橫刀,將地上吐蕃軍的人頭壹刀剁下,血淋淋地塞進請功袋中,片刻,三百名吐蕃軍都成了無頭屍體。
“將軍,妳看這鎖子甲。”
壹名士兵將壹副鎖子甲遞給李慶安,李慶安將它展開來,果然在鎖子甲的裏面襯了壹道細網,網孔很密,改進過的透甲箭頭恰好能插入,但箭桿卻進不去了。
李慶安取過壹支箭,嘗試了壹下,還好,基本上兩石以上的弓箭都可以刺破,他立刻令道:“把所有的鎖子甲都給我扒下帶走。”
這時,二十名唐軍巡哨調頭返回了,為首大將向李慶安拱手謝道:“在下神威軍兵馬使王難得,多謝將軍相救,請問恩公大名?”
李慶安回禮笑道:“我是安西李慶安,久仰王將軍勇力過人。”
“妳就是李慶安?”
王難得愕然,他不明白安西李慶安怎麽會在這裏出現,半晌,他才結結巴巴道:“莫非李將軍是從大通谷地過來?”
“非也!我是乘船橫渡青海而來。”
“海路!”
王難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然還能從海路過來?
“李將軍,正好哥舒大帥就在附近,請隨我前往。”
“好!我這就去。”
李慶安回頭對手下揮手道:“大家跟上,出發了。”
眾唐軍紛紛上馬,跟隨著李慶安向東而去。
李慶安和王難得並駕而行,他笑問道:“哥舒大帥不是在鄯州嗎?怎麽會在附近?”
王難得笑道:“李將軍可能不知道,兩個月前,唐軍在赤嶺下修築了神威城,並駐軍三千人,大帥任命我為神威軍兵馬使。”
“那吐蕃人是什麽反應?”
“在他們眼皮子下築城,他們當然不爽,不過大規模的進攻沒有,只有零星騷擾,多在三四百人,剛才李將軍伏擊的吐蕃軍,便是其中壹支。”
兩人加快了速度,約奔行壹個時辰後,他們靠近了地勢險峻的赤嶺,赤嶺就是今天的日月山,巍峨高聳,延綿數百裏,它像壹座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唐蕃古道上,吐蕃軍從青藏高原東來,在赤嶺居高臨下,易守難攻,進則席卷河隴,退則扼守山嶺,以致數十年來,在河湟的爭奪中,吐蕃始終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唐軍被動挨打。
赤嶺又以石堡城為唯壹越嶺之道,因此石堡城的戰略地位牽動著整個唐蕃之戰的大局,天寶二十九年,河西、隴右節度使蓋嘉運大意失守石堡城,引起李隆基震怒,將其罷官,從此便消失在大唐的政治舞臺上。
這次河湟戰役其實就是赤嶺爭奪戰,哥舒翰深知吐蕃以傾國之軍布防於大非川及赤嶺,石堡城難以攻下,他便繞道側面,深入海西郡建城,以圖從赤嶺的起端,繞到其背後尋找破敵之機。
李慶安壹行轉過壹道山坳,遠遠地,壹座城堡赫然出現,城堡是修築在壹座山嶺之上,與巍峨的赤嶺遙遙相對,在離城堡還有十幾裏,遠方忽然黃塵滾滾,壹隊軍馬飛馳而來。
“是大帥來了!”
王難得老遠便看見了帥旗,激動得大喊壹聲,催馬迎了上去。
大隊唐軍轉眼呼嘯而至,數十步外停止了前進,哥舒翰從軍中飛馳而出,揚鞭大喊道:“王將軍,本帥正要去援妳!”
“大帥,末將被吐蕃軍追趕,虧得安西李將軍救援,這才得以幸免。”
哥舒翰早就看見了李慶安,心中暗暗驚訝,他怎麽會在這裏?莫非他是從大通谷過來,不可能,大通谷地防衛嚴密,吐蕃人又築城攔截,他怎麽能過得來?
哥舒翰心中暗暗驚疑,他笑道:“李將軍,別來無恙?”
李慶安催馬上前抱拳道:“哥舒大帥,末將受高帥之派前來協助作戰,未能及早趕來,請大帥見諒。”
“哪裏!李將軍來得正是時候。”
哥舒翰看了看李慶安的兵馬,竟只有兩百人,他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問道:“李將軍是從海西過來的嗎?”
“正是,卑職在海西夜襲伏俟城得手,焚毀吐蕃三十萬石糧食,殲滅敵軍三千人,奪吐蕃船只渡海而來,目前大隊人馬都在龍駒島暫駐,卑職前來向大帥稟報。”
“原來如此!”
哥舒翰狠狠壹拍大腿,激動道:“去探查大通谷的斥候稟報伏俟城火光沖天,我正說老天長眼了,原來是李將軍幹的,漂亮!焚毀三十萬石糧食,影響戰局啊!”
哥舒翰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了,前幾天聖上派中使來詢問戰役進展,雖然沒有明說是對他不滿,但哥舒翰聽得出來,長安米價暴漲,聖上的壓力很大,肯定是對他有所不滿,他正愁沒有交代,所以昨天趕來神威堡,企圖造點戰績出來,可吐蕃卻不接戰,令人他壹籌莫展,現在李慶安告之火燒伏俟城吐蕃軍糧,殲滅三千人,這可是重大戰績,怎麽不令他欣喜若狂。
他連忙抓住李慶安的胳膊,親熱道:“來!來!來!李將軍快隨我進城中壹敘。”
……
神威城是用巨石砌成,十分堅固寬大,可容納數千人,從今天三月開始,哥舒翰便派大軍在此築城了,目前城內駐紮三千士兵,分別由大將王難得和卑將楊景暉任正副兵馬使。
在城中壹間石室裏,李慶安掛了幾幅圖,向哥舒翰匯報海西的戰況,“卑職射殺尚息德贊,又偽裝其軍騙開伏俟城,當夜,吐蕃軍大半在夢中未醒,被卑職率兵夜襲得手,城內壹千吐蕃軍和壹千吐谷渾軍皆被斬殺殆盡,縱火燒毀了吐蕃軍糧,卑職又派校尉南霽雲率二百人,襲擊吐蕃軍的運糧碼頭,奪下三十條糧船,得以從海西撤出。”
李慶安又掛上了海中地圖,他指著龍駒島道:“大帥,這座島寬兩裏,長約六七裏,島上地勢平坦,可以駐軍,而且它位於海心,可以奇兵插入大非川的腹地,斷吐蕃人的糧道,大帥,卑職建議在龍駒島上駐兵,可成為插在吐蕃人後背的壹把尖刀。”
哥舒翰仔細看了看地圖,又沈思良久道:“李將軍,妳有沒有考慮到青海結冰時的危險?”
“結冰?”李慶安有些楞住了,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考慮過,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了,到了十壹、十二月,湖面結冰可行,那吐蕃軍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嗎?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思路裏有個重大的漏洞,竟壹時沈吟不語了。
哥舒翰笑了笑道:“不過結冰也好,便讓我可以運送物資上島,在龍駒島上築城。”
他走到地圖前,指著龍駒島問道:“現在島上壹共有妳多少軍隊?”
“回稟大帥,卑職帶來壹千人,又在海西堡解救了五百名精壯奴隸,但伏俟城壹戰,卑職死傷近三百人,現在島上連傷兵約壹千兩百人左右。”
“這樣說,妳手上還有壹千四百人,這樣吧!我再給妳壹千六百名弓騎兵,湊齊三千人,築城所需各種糧食軍資都給妳全,妳給我在龍駒島上修築應龍城,我任命妳為應龍軍兵馬使,待明年春天冰雪融化後,妳給我控制青海水面,並襲擾吐蕃軍的後方。”
李慶安點點頭,他半跪行壹軍禮道:“卑職壹定不負大帥的重托。”
哥舒翰連忙扶起他,拍拍他的肩膀笑道:“這次伏俟城之戰,我壹定會替妳向朝廷請功,妳就安心回龍駒島,不日,軍士和糧食將會抵達,妳派船過來。”
“大帥,我還有壹件重事要稟報。”
李慶安取出壹具吐蕃軍的鎖子甲,鋪在桌上道:“不知大帥註意到沒有,吐蕃的鎖子甲已經改造過了,在裏面襯了壹層細網。”
哥舒翰仔細看著這副鎖子甲,他的臉色變得異常凝重。
……
李慶安沒有去鄯州,在神威城便遇到了哥舒翰,並得到了他的支持,李慶安立刻返回了龍駒島。
從龍駒島到西海郡順風順水,壹夜間便抵達岸邊,可回去就不是那麽順利了,因為是逆風,船行得異常緩慢,行了足足壹天壹夜,才走了壹半的路程,天剛剛亮時,李慶安被壹陣叫嚷聲吵醒了。
“出了什麽事?”
他走出船艙,壹股寒風迎面撲來,水面上霧氣籠罩,白茫茫壹片,數十丈外便看不清海面。
“將軍,前方發現壹座小島,大家以為是到龍駒島了,結果發現不是。”
“居然有小島!”
李慶安十分感興趣地走到船頭,仔細向西南方探望,隱隱看見壹個黑影,隨著船越來越近,他看清楚了,果然是壹座小島,確切說只是壹塊花崗巖巨石,兀立在海中,面積大約兩畝地大小。
何穎川上前稟報道:“將軍,來的時候我好像也看見過這塊礁石,我們還有壹半的路程才能到龍駒島。”
李慶安沈吟片刻問道:“我們來時,從這裏可以看見海岸嗎?”
“隱隱可以看見,但不是很清楚。”
“如果是這樣,我想在這裏建壹座烽火臺,假如有吐蕃踏冰進攻我們龍駒島,我們便可以向神威城求救,兩城可以互為策應,這座烽火臺的建造,我就交給妳負責。”
何穎川遲疑壹下便道:“將軍,我聽張老丈說,龍駒島南面,還有壹座小島,叫三塊礁,距離龍駒島三十裏,也可以建壹座烽火臺。”
“好!這兩件烽火臺壹並交給妳辦。”
“末將遵令!”
……
第二天中午,船終於抵達了龍駒島,李慶安上島便開始了他的築城部署,龍駒島上的山皆是花崗巖石,容易開采,而且在島上還有壹條石灰礦帶,李慶安便將他的士兵和勞工分為若幹小組,壹部分去開采石塊和石灰,而另壹部分則負責將巨石打磨成長條青石。
采石主要集中在東南的壹處山崖上,這裏有幾條巨大的縫隙,花崗巖容易開采,龍駒島上頓時忙碌起來,到處是丁丁當當地鑿石聲和士兵開石吶喊聲。
李慶安則在島上尋找最理想的建城之處,按照他的設想,既然吐蕃軍可以在冬天踏冰前來,那這座城池就不能建造在草地平地上了,必須建築在險要之處。
龍駒島是壹半平地,壹半巨石山地,而山地上大多是陡壁懸崖,根本沒有大片平地給他建城,他尋找良久,終於找到了壹處勉強可以建城的山地,這裏高約百丈,三面都是臨海懸崖,唯有北面可以上山,有壹條蜿蜒小道,山頂上是壹片占地約二十畝平地,但上面已經有了壹座建築物,應龍寺。
李慶安馬鞭壹指,令道:“立刻拆毀應龍寺!”